胆囊炎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15晚会点名土坑酸菜正经酸菜如 [复制链接]

1#

3·15晚会曝光:老坛酸菜竟是在“土坑”腌制,工人光脚踩,甚至将烟头扔到酸菜上。酸菜还能吃吗?合格酸菜应该是怎么做的?

据总台3·15晚会曝光,湖南省一家蔬菜再加工企业,为多家知名企业代加工酸菜制品,也为一些方便面企业代加工老坛酸菜包,号称老坛工艺,足时发酵。但记者暗访发现,生产过程和卫生状况让人触目惊心。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记者现场看到,工人或者穿着拖鞋,或者光着脚,在酸菜上踩来踩去。有的甚至一边抽烟一边干活,抽完的烟头直接扔到酸菜上。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那么,包括酸菜在内的泡菜还能吃吗?合格的泡菜应该是怎么做的?

泡菜、咸菜、腌菜分不清楚?

泡菜是一种传统食品,原指为了便于长时间存放而经过乳酸发酵的蔬菜。在中国所有的泡菜派系中,尤以四川泡菜名气最大。在四川流传着一种说法:没有泡菜坛子的厨房就像失去武器的士兵,战斗力直线下滑。

▲四川泡菜的制作(来源:《舌尖上的中国2》)

年底,由中国主导制定、四川眉山市场监管局牵头负责的ISO《泡菜(盐渍发酵蔬菜)规范和试验方法》国际标准正式诞生,这是我国在ISO框架下制定的第6个食品标准,也为中国的泡菜生产走向标准化开了一个好头。

今天市面上的各种蔬菜腌渍品(腌菜),可大致分为渍菜和泡菜两类。其中,渍菜又分为“咸菜”(盐腌后产生风味,如榨菜、梅菜等)和“酱菜”(腌渍后加酱料产生风味,如酱黄瓜、糖蒜等)。

泡菜则属于纯厌氧型乳酸菌发酵加工品,老坛酸菜(芥菜)与泡椒都属于泡菜。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向记者解释:新鲜蔬菜自身带有乳酸菌,在制作泡菜的无氧环境中,需氧型细菌被抑制,而加入的食盐等则能杀死其它有害菌,因此厌氧型的乳酸菌就成为“霸主”大量繁殖并进行乳酸发酵,将蔬菜中的糖分转化成主要产物——乳酸。参与泡菜发酵的微生物有很多种,但处于主导地位的总是乳酸菌。

▲老坛酸菜(芥菜)与泡椒都属于泡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泡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蔬菜加工方法。早在年前,《诗经·信南山》就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的描述,其中“剥”和“菹”(zū)就是腌渍加工蔬菜的方法,是现代泡菜的原型。

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腌渍过豆豉姜的泡菜坛,则算是年代最早的“泡菜文物”。实际上,今天的四川泡菜依然是采用这种腌渍的古法,即将新鲜蔬菜放入密封坛,在盐水中利用厌氧的方式自然发酵。

作为一种风味食品,泡菜并没有哪里最正宗的定论,我国很多地方都因地制宜制作出了风味各异的泡菜,常用的原料有黄瓜、甘蓝、大白菜、洋葱、芹菜、萝卜、胡萝卜、嫩姜、嫩扁豆、刀豆、竹笋等。制作泡菜的盐水浓度一般为4%-10%之间,根据不同的蔬菜种类稍有差别(但当食盐浓度为3%以下时,制作中的泡菜容易发生腐败)。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郑建仙指出,我国的泡菜加工方法中,以四川泡菜最为知名,而在其他地方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工艺方式,诞生了不同的泡菜流派。

中国朝鲜族和韩国的辣白菜等腌渍蔬菜,在汉语中被普遍翻译为“泡菜”,这引起了不少网友之间的“口水仗”。辣白菜在制作上讲究腌渍为主,其腌渍调料的种类十分丰富,从而产生了“韩式泡菜”特有的风味和口感。

由于制作韩式泡菜只需要泡菜缸,不必密封,因此不同于四川泡菜,其发酵为“兼性厌氧型”,也就是兼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形式。

不少中国人认为辣白菜这种加工方式只能算作普通“腌菜”,应该和许多没有密封发酵的腌渍蔬菜归为一类。但是范志红指出,将辣白菜称为“泡菜”也没有问题,因为其在腌渍发酵中也以乳酸菌发酵为主。不过,为了和中国的泡菜加以区别,一般称其“韩式泡菜”。

有学者认为,韩式泡菜原本与中国东北酸菜类似,但从16世纪辣椒传入朝鲜半岛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例如,除了最初的盐水腌渍之外,韩式泡菜的发酵过程是不加水的(所以也无法形成完全严格的乳酸厌氧条件)。

范志红告诉记者,西方国家也存在一些类似的蔬菜加工方法,譬如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甘蓝等,都是驰名世界的泡菜。同中国的泡菜一样,这些美食也是利用无氧环境下的乳酸菌发酵制成的。

泡菜吃多了会致癌?

近年来,泡菜在内的腌菜在一些人看来逐渐“不香了”,因为有人指出:不少腌菜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会和胃内的蛋白分解物结合,形成致癌物亚硝胺。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腌渍菜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不得超过20毫克/公斤。

范志红认为,腌渍菜是否安全,我们不能笼统地说——由于不同的腌渍菜制作工艺不同、发酵方式不一样,其危险程度也不一样。其实,以四川泡菜为代表的泡菜,属于科学且安全的加工方式。

首先,泡菜以新鲜蔬菜为原料,是一种蔬菜“冷加工”的方式,没有加热的过程,维生素、矿物质等一些营养物质损失较少。

其次,说四川泡菜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的说法并不科学。泡菜的发酵过程中,由于“好细菌”乳酸菌不具备硝酸还原酶,严格的乳酸菌发酵并不会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不仅如此,泡菜制作过程中额外加入的鲜姜、鲜辣椒、大蒜、大葱、洋葱等配菜,还可以帮助降低泡菜坛子中亚硝酸盐的水平。

(图片来源:纪录片《回家吃饭》)

当然,日常生活中人们并没有使用纯菌种来发酵的条件,有的人或许连密封也没有做好。如此一来,家庭自制的泡菜中,往往会出现更多的杂菌,促使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不过范志红认为,不用担心这些微量的亚硝酸盐会危害人体健康,因为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会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液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研究表明,各种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都是逐渐增加然后再降低的。也就是说,随着腌渍时间的延长,会出现亚硝酸盐峰值。

使用不同原料制作的泡菜,亚硝酸盐峰值出现的时间也不一样。譬如,甘蓝在发酵的第3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高峰,随后亚硝酸盐含量迅速下降,发酵到第6天之后含量趋于稳定;而大白菜发酵到10天左右时,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持续2天后迅速下降。

虽然不同腌渍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会出现在不同时间段,但总体而言,时间越长亚硝酸盐含量越低。与其相反,仅仅腌渍几天就食用的“暴腌菜”,或者杂菌污染大的泡菜,依旧会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因此要减少食用。

维生素C是阻止硝酸盐转变成亚硝酸亚最有效的物质之一,因此在制作泡菜的时候,可以加入适量的维生素C片剂,从而帮助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平均1公斤蔬菜中加入毫克的维生素C,就可以大大减少亚硝酸盐的产生。开始制作泡菜时,用凉开水将维生素C片剂溶解后再放入泡菜容器中就可以了。

制定标准是为了规范指导泡菜生产

中国地域广阔,不少省份都有制作和食用泡菜的习惯,大大小小的相关食品企业也有很多。但是,目前国内企业的泡菜制作水平差异很大,尤其是部分小作坊、个人制作的泡菜缺乏稳定的质量控制,因此可能会存在钠超标、杂菌超标等食品安全隐患。

目前,我国《酱腌菜卫生标准》并没有对泡菜这类食物的盐含量做出强制性规定。山东轻工业学院的刘兰图等人在其检测的包括泡菜在内的20种样品中发现,每克腌菜的食盐含量,最低的也在3.6克以上,其中有12个袋装及3个散装样品达到了6克以上,有2个散装样品的盐含量甚至达到了11克以上。因此专家指出,每天食用的泡菜一般不要超过克,最好控制在50克以下。

郑建仙也指出,我国的各种腌渍菜终究是用于调换口味的小菜、配菜,就算不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问题,也不要过多地食用。

一些食品专家建议,中国应该对各地的泡菜生产方式制定具有指导性的工艺标准和流程,并且提醒危害控制的关键点和具体要求。如此一来,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制作者都可以遵照规范制作泡菜,并确保其安全性有更加充分的保证。ISO国际标准的通过,为泡菜生产的标准化开了一个好头。

范志红认为,中国在制定规范时,也可以学习韩式泡菜、西式泡菜的一些先进管理经验,使中国各地的泡菜产品变得让人更加安全放心。

▲由于需求量较大,韩国也从中国等地进口大量韩式泡菜(图片来源:BBC)

此外,中国的泡菜以规模化的形式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也还要研究工艺和包装流程,譬如四川泡菜吃起来清脆爽口,但是离开了泡菜坛环境后,这样的口感并不能保持较长的时间,这是需要予以解决的问题。

撰文/李鹏编辑/丁林

新媒体编辑/房永珍

采访专家

郑建仙(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教授)

范志红(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

出品:科普中央厨房

监制:北京科技报

科学加客户端

欢迎转发朋友圈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