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与“辣”沾边的食物,都与四川这块嗜辣天堂少不了联系。即使是东北占据主导地位的泡菜领域,四川也往里插了一脚。四川泡菜相较于东北,胜在食材多样,胜在辣得层次丰富,也胜在这一口泡菜坛子上。
许多人不知道,这形形色色样式不一的泡菜坛子出自同一个窑——同治龙窑。同治龙窑是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官窑,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也是四川地区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古窑。
关于同治龙窑,有人说它得名于其内部依山而建的斜坡式的弯曲隧道,形似龙骨;也有的人说它得名于一个传说,即上古有一条掌管风雨的乌龙,由于蜀地人不敬天神,玉皇大帝不让它到蜀降雨,使蜀地民不聊生。
乌龙心生不忍偷偷降雨,受天庭制裁死在凡间,许多年过后人们惊奇发现乌龙骨已经不见,只剩下长长的地道,于是人们在此烧窑纪念,命名“乌龙窑”,也就是龙窑的原型。
神话为同治龙窑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而至今为止从未停止过的陶器生产却是同治龙窑摸得着、看得见的部分。
周德才是现任同治龙窑的管理人,在他祖孙三代的苦心经营下,同治龙窑的窑火从未熄灭,即使是在那个混乱的年间,陶器样式也从单一的泡菜坛子,发展到今天豆瓣缸、酒缸等十余种类别。
这种“传承”不光体现在铸造年限上,更体现在铸造技艺上。即使同行业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但周德才仍然恪守“一烧二釉三制胚”的古训,使陶器出炉的样式百年来从未改变。
“传承”一方面面临着危机,另一方面又迎来了机遇。周德才反映愿意从事烧窑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使这门手艺有着失传的风险;但旅游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中外游客展现出了对陶土的兴趣,使同治龙窑这座古窑常年人满为患,焕发出了新生。
这种“矛盾”的情况让周德才既失落又兴奋,实际上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大多数手工业所面临的状况,如何生存、如何传承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挑战,其中生生不息的奥秘就在于“因时而变”。
摄影师胡东进(网名:乐山人)。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现已联合去驴行,专注乐山等四川地区民间旅游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