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科普阅读题3 [复制链接]

1#

13.化学与健康

材料1:“韩国泡菜”是朝鲜半岛一种以蔬菜为主要原料,各种水果、海鲜及肉料、添加鱼露为配料的经泡渍发酵而生产的发酵食品,是对蔬菜进行的“冷加工”,较其它加工蔬菜的有益成分损失较少,所以泡菜营养丰富。韩国泡菜富含有维生素A、B1、B2、C、钙、磷、铁、锌、胡萝卜素、辣椒素、纤维素、蛋白质等多种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满足人体需要的膳食营养均衡,是很好的低热量食品。

重庆市营养学会、第三*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专家常徽指出,据科学测定泡菜腌制第3-8天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最高峰,20天后基本消失,“所以,腌制泡菜最好一个月后食用”。

针对上述提供的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在韩国泡菜中,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______。(写元素符号)

(2)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你认为专家常徽关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说法正确的理由是:______。

材料2:蔬菜在经过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那么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的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进入到蔬菜中,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

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mg/g。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______;

(4)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______;

(5)炒菜过程中温度一般在℃以上,你认为从生菜炒到熟菜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会持续增加______,原因是______。

1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制冷剂是C4H10O(乙醚)。19世纪,CO2、NH3(氨气)、SO2和C2H6O(甲醚)相继被用作制冷剂。

20世纪30年代开始,氟利昂普遍被空调等制冷行业用作制冷剂。年代中期,臭氧层变薄浮出水面,人们发现氟利昂释放的氯原子导致了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的严重破坏。氟利昂还是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CO2的倍以上、氟利昂在多个行业都有应用(如图1),我国预在年全面禁止使用氟利昂。

NH3和CO2是较早开发,至今仍在使用的制冷剂。

NH3有爆燃的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CO2是一种天然绿色制冷剂。年北京冬奥会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出冬奥历史上“最快的冰”。该技术将制冰过程吸收的热量回收,用于奥运场馆供热、供电(如图2),每年可节约多万度电。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乙醚由______元素组成

(2)19世纪所用的制冷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3)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带来的主要问题是______。

(4)氟利昂在各行业中应用占比最高的是______。

(5)CO2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过程中,微观上制冷管道内发生改变的是______。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氨气是一种安全的制冷剂

B.氟利昂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

C.制冷剂选择应考虑安全、环保等因素

15.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

目前,CO2捕集技术的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分离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中的一种是用甲醇作溶剂进行吸收;另一种是用活性炭、沸石等对CO2进行吸附性吸收。化学吸收法用氨水(NH3·H2O)作为吸收剂。控制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

分离后的CO2与H2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CH3OH的产率除受浓度、温度、压强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催化剂CuO质量分数的影响(如图)。

我国科学家们撰文提出“液态阳光”概念,即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并且可输出的燃料,实现燃料零碳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后的世界,每天的阳光将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电,还有可再生燃料!

(1)森林碳汇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吸收并固定的过程。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

(2)用甲醇作溶剂吸收CO2为提高吸收率应采用的温度和压强条件是______。

A.高温B.低温C.高压D.低压

(3)活性炭、沸石等可作吸附剂,则其可能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

(4)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此过程控制30℃左右进行,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______。

(5)写出用CO2与H2制取甲醇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由图可知,CuO质量分数为______时,甲醇的产率最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碳中和中的“碳”指的是碳单质B.控制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C.碳中和指的是没有碳排放D.“液态阳光”将实现燃料零碳化

1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冬奥会火炬中的奥秘

冬奥火炬“飞扬”一经亮相就吸睛无数,可以说“外有颜值,内有科技”。火炬外衣是用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结合在一起做成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质量只有钢的四分之一左右,但强度是钢的7至9倍。火炬上半段燃烧端在0℃以上高温中进行陶瓷化,达到了既能够耐温又能够耐火的要求。秉承着“绿色办奥、零碳排放”的理念,火炬“飞扬”的燃料不是传统的丙烷,而是氢能燃料。科技人员采用高压储氢的工艺,将极易飘逸、极易扩散、极易泄露的氢燃料“驯服”在储气瓶内,实现了氢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安全释放,最终保证氢燃料在低温环境下稳定燃烧。火焰安全、可靠性高,可抗风10级,可在极寒天气中使用。

(1)请写出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优点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高温下碳纤维会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

C.液氢与氢气具有相同的性质

D.高压储氢利用增大压强使氢分子变小以达到多储氢的目的

(3)火炬“飞扬”采用液氢作为燃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使用氢能燃料代替丙烷的原因是_______。

(4)关闭火炬“飞扬”的燃气开关,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

17.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剥离出来的单层碳原子晶体,是目前为止最薄的二维纳米碳材料。因其结构特殊,具有很多优异性能,如极高的导热性、阻隔性、柔韧性等,被誉为“新材料之王”。

近年来,石墨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赛时制服就使用了石墨烯材料,其优异性能,为参与冬奥会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保暖护航。

石墨烯能有效抑制真菌滋生,祛湿透气,持久保持肌肤干爽。下表列举了石墨烯复合纤维与普通纤维的部分性能测试结果。

石墨烯的远红外升温特性,能瞬间升温,高效蓄热,达到超强保暖的效果。图1为石墨烯含量对升温效果影响的测试结果。石墨烯还具有良好的防紫外线性能,可有效防止人体皮肤晒伤老化,图2为石墨烯含量对紫外透过率影响的测试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墨烯材料将会应用在更多的产品和领域中。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属于(填序号,下同)。A.单质B.化合物C.氧化物

(2)石墨烯复合纤维与普通纤维相比,其优异性能为。

A.透气性好B.抑菌率高C.保温率高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复合纤维中石墨烯的含量对其升温效果无明显影响。__________。

②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将会越来越广泛。__________。

(4)对比图2中四条曲线,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年10月,经过多年研究攻关,我国科学家突破了自然光合固碳、固氮系统利用太阳能、反应速度缓慢的局限,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创造了22秒工业化一步生物合成蛋白质获得率最高85%的世界奇迹。这一创举突破了天然蛋白质植物合成的时空限制,为弥补我国农业最大短板一一饲用蛋白对外依存度过高提供了国之利器。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项目首席科学家薛敏算了一笔账,以工业化生产0万吨乙醇梭菌蛋白计算,相当于万吨进口大豆的量,开辟了一条低成本生产优质饲料蛋白质的新途径,可减少2.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省耕地10亿亩。

(1)请写出一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______。

(2)图中第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除了菌体蛋白之外还有乙醇,请写出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________。

(3)请计算2.5亿吨CO2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亿吨(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在人类食物所供给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蛋白质

B.此项研究可以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

C.该反应实现了碳元素在无机物中到有机物中的转变

D.此项工业合成的蛋白质主要供人类食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