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李葳,第七届青山区优秀青年教师,从教23年,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技艺精湛,多篇教学论文、课件获省市一等奖,并荣获全国中学生物优秀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湖北省高中生物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我省进入新高考模式后,高中生物学从理科综合中独立出来分科考试,满分分并以等级赋分方式计入高考总成绩。这样的变化使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难度增加了很多,不少同学反映高中生物学习很吃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这门课程呢?
端正态度
使零起点学科成为优势学科
由于初中生物学科不属于武汉市中考统一考试科目,很多同学的生物学基础非常薄弱,高中生物学科基本就是零起点。高一上学期生物前三章有关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细胞基本结构的学习,涉及不少初中生物学知识,学生不懂的内容很多,一些题目甚至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其实,这段初高中的衔接期是非常短暂的。同学们只要端正学习态度,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这门学科,及时落实有关知识,就能很快克服这些困难。重视并认真对待这门学科,生物成绩的进步会非常明显,这会提升大家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这门零起点学科成为新的优势学科。
重视理解
掌握概念并建立生物学观念
生物学的知识繁杂琐碎,给人的印象就是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高中生物的学习固然需要记忆,但绝不能停留在对零散事实简单的记忆层面上,而是要通过理解,去掌握生命现象背后的本质。通过对这些生命现象、生物事实的抽象和概括的学习,建立生物学概念进而形成生物学观念。只有真正理解了、具有了一定的生物学观念,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解决新情境中的相关问题。
举例说明,高一生物上册《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这一节的学习,需要掌握八种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以及功能。这些细胞器种类较多,是存在于细胞内的微结构,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缺少与现实生活的直接联系。如果进行简单的机械记忆,整个过程会变得非常枯燥无味,学习效果自然不好。但如果能抓住各细胞器的功能,思考这些细胞器具有怎样的形态、结构使之能完成这样的功能,那学习过程就会变得有趣、有深度了,学习效果就会好很多。从诸如这样的生物学事实中,逐步归纳、构建形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并尝试解释其他类似的生命现象——这就是理解的重要性。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由于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生物学的概念和规律具有相当的概率性,这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概念、公式定律有很大的不同。有人调侃说,生物学的规律就是凡事都有例外。比如,生命体都是以细胞为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病*就没有细胞结构。又如,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中有一节的标题就是“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标题为什么加了“通常”一词?就是因为还有以新冠病*为代表的RNA病*:这类病*并没有DNA,对它们而言,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
在高中生物学习中,这样的例外非常常见。教材中某些生物学概念,是为了考虑学习者的接受程度,从特殊到一般进行了归纳或者根据科学史有关的探究过程给出的。但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些概念通常会得到新的补充。死扣教材概念的描述而忽视生命现象、忽视概念的本质,就容易钻牛角尖。另外,由于生命过程的繁杂性,生物学中的因果关系通常不能像数学、物理等学科通过鲜明的逻辑思维进行推理,整体性思维、辩证思维和复杂性思维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格外突出。因此,学习生物学必须重视理解,否则会始终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动手实践
在生活运用中进行拓展提升
首先要重视实验。实验课是高中生物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同学们能够亲身体验、领悟相关科学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及探究精神。充分利用学校的生物实验室,或者利用VR实验室以及多媒体、互联网设施开展虚拟实验或者模拟实验,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达成。
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生物学知识。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生物教学的特色就是鼓励学生开展生物科技实践,将生物学知识用于日常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学习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等内容时,老师会指导同学们在室外生物园地种植白菜、萝卜、*瓜、菜薹、西红柿等绿色有机蔬菜,体验插秧等农耕劳动;在学习发酵工程内容时,老师会组织同学们制作葡萄酒;在学习植物细胞工程内容时,老师会指导同学们在植物组培室、室内生物园制作植物组培小盆栽和各种花卉。生物老师还在高一、高二学生中组织成立了特色生物社团,开发、制作生物科技小产品并进行校内售卖。
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不少同学真正学会了酿制红酒、制作泡菜腐乳的生活技能,充分体验了生物学的魅力,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并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因此,不要把学习生物学停留在书本上、试卷上,而是要学以致用。当你尝试着用生物知识探讨或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你就会发现你的生物学习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文
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李葳)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