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酵素营养价值和泡菜差不多,食用不当可能影
TUhjnbcbe - 2024/6/4 18:51:00

酵素在养生界流行了几年,现在仍然大火。它既能解决现代人很多慢性疾病,又能保护地球环境。一时间,酵素走上“神坛”。

这几年,我也总会碰到有顾客向我询问,酵素是不是真的那么神奇,要不要自己也做点或买点来吃。我身边也不乏亲友是酵素的拥护者。

然而,前段时间,群里有同学转发了一条视频,有人现身说法,长期喝酵素,结果差点双目失明。

视频一出,引起轩然大波。酵素到底是“保健圣品”,还是“害人毒药”?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

什么是酵素

酵素有两种定义,

1、酶的别称。

医学上,酵素就是酶,是生物体内对新陈代谢反应起催化作用的一系列物质。有些生化反应,正常情况下反应速度非常慢,无法满足机体的需求,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速度加快,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不同反应需要不同的酶,我们身体里就存在了无数的、各种各样的酶。

比如,我们吃进来的肉,里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非常大,人体的消化道无法吸收,必须把它们分解成小分子。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氨基肽酶、羧基肽酶等各种酶的作用下,把蛋白质分解成了最小单位——氨基酸,或分子较小的小肽,这样才能被身体吸收。没有这些蛋白酶,我们吃肉就没有营养价值。

以前,我们国内的教科书,也把这些物质称为“酵素”,后来改成了“酶”。

2、食物发酵后的产物

被奉为养生神器的酵素,和医学上讲的酶并不是一回事。

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轻工行业标准《酵素产品分类导则》将酵素定义为,以动物、植物、菌类等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经微生物发酵制得的含有特定生物活性成分的产品。

简单的说,就是用水果、蔬菜或食用菌等,加入糖或蜂蜜,经过发酵后得到的制品。这当中除了含有“酶”,还含有水果、蔬菜、食用菌原本的营养成分和天然活性成分。

酵素与泡菜差不多?

看看酵素的制作方法,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

把水果蔬菜放到可以密封的容器里,加入糖,封好盖子,等它发酵。这不就是做泡菜么,只是把盐换成了糖。

可是,泡菜总被攻击成没有营养的食物,甚至被列为易致癌的食物,怎么酵素就成了养生界的大咖了呢?是糖比盐高级么?也不是吧,糖被攻击得也很惨啊。那酵素到底高级在哪里呢?

高级在“营销”上了。酵素最先从日本传到台湾,又从台湾传到大陆,在国人自信心不足的年代,外来的东西总会被认为很高级。再加上,宣传中称,酵素具有减肥、调理肠胃、调节慢性病、抗各种不良的细胞等等作用,轻而易举就能吸引一大群拥趸。

但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酵素和泡菜的本质差不多,都是采用一定的方法让食物发酵,食物发酵后会产生一些新的成分,这些成分有一部分对身体是有益的。而使食物发酵的微生物,也有一部分是对肠道有益的,和我们喝的酸奶、益生菌相似,比如乳酸菌。

所以,酵素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新鲜的、高科技的产品。

而且,制作酵素方法不当,还会带来很多健康风险呢。

自制酵素的健康风险

做酵素不只跟做泡菜像,和做葡萄酒更像呢,铺一层葡萄,再铺一层糖,一层又一层,密封好,等待发酵,几个月后就有葡萄酒喝了。和做酵素的方法如出一辙。

关于自制葡萄酒的风险,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详细介绍。葡萄酒和酵素的材料和制作方法几乎一样,它们的风险也是一样的。

水果中的果糖、葡萄糖在发酵过程中,会生成乙醇,也就是酒精,所以,食用酵素喝起来常常也会有点酒味。但如果选择食材时把关不严,混进了一些腐烂变质的果粒或菜叶;或盛装的容器清洗不够干净,残留了一些细菌;又或者制作过程中制作者的双手不够洁净,任何一个环节的不注意,都会混进一些杂菌,在发酵过程中,果糖不能完全转化成乙醇,可能会生成一些甲醇或其它杂醇,这些醇类对身体是有害的,尤其是甲醇。

少量的甲醇,会产生醉酒样的症状,有点头晕、脸有点红、心跳有点快,所以,轻微甲醇中毒很容易被忽视,以为是喝多了,不胜酒力。

随着摄入量的增加,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视线模糊等症状,严重的可致失明,因为甲醇在体内的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会经过血液流动,蓄积在眼睛,破坏视神经细胞,脑神经也会受到破坏,这种损害是永久性的。

甲酸蓄积越来越多,还会引起肾脏损伤,导致肾衰竭。严重的,可导致呼吸中枢麻痹,最终死亡。

视频中的人说长期喝酵素导致双眼视力严重下降,差点失明,就跟甲醇有关。

蔬菜中的硝酸盐,本身无毒无害,但在发酵过程中会转变成亚硝酸盐,一般在发酵第7、8天左右,亚硝酸盐的含量会达到峰值,如果此时食用,有可能会导致亚硝酸盐的急性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胸闷、气短、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发绀等。严重者可致死。

亚硝酸盐在胃酸作用下,可转变为亚硝胺,这家伙更可怕,是致癌物。所以,没发生急性中毒,也未必是好事,可能后果更严重。

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做的食物更放心、更安全。这个因果关系是不成立的,放心安全的前提不是谁做,而是怎么做。如果自己动手,但食材选择不当、制作环境卫生不好、容器消毒不到位,自己做的也未必更安全。难道忘了黑龙江一家9口吃自制的酸汤子中毒而全军覆没的新闻了吗?

酵素到底有没有好处?

那是不是就代表酵素毫无营养作用?当然不是,我也从未否定泡菜的营养价值呀。食物本身并无好坏,只有对于人适不适合。

1、原材料的营养首先,酵素制作的材料是常见的果蔬,这些食物都具有各种不同的营养成分,制作成的酵素中也包含了这些原有的营养成分。

2、助消化其次,在发酵过程中,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些大分子的营养成分被分解成了小分子,更利于消化吸收,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好处。中医上认为,凡是发酵制品,都具有消食化积的作用,原因之一就在于此。

有人说,酵素不治什么病,它只是把水分子变小。水分子的结构很简单,就是H2O,还能怎么小呢?真正变小的是酵素原材料中所含的一些大分子的营养素,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

3、益肠道第三,发酵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的,那么发酵的制品,往往也会含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很多都是对人体肠道有益的,比如乳酸菌、酵母菌等。有的人肠道不好,不就是吃什么益生菌么。所谓益生菌,就是对肠道健康有益的细菌,制作泡菜、葡萄酒、酸奶、酵素时的主力菌,基本上都属于有益菌。所以,当肠胃不太好时,适当吃些发酵食品,可能对肠道会有些好处。

中国人用了几千年的“酵素”

中国人深谙发酵之道,几千年前就有各种食物发酵的方法,从酒到醋,从食物到药物,这些发酵制品,一直都围绕在我们身边。

豆豉豆豉是中国人做菜常用的调料,但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豆豉是怎么来的。

最早的豆豉是用黑豆发酵而成,现在用黄豆、黑豆的都有。用毛霉、曲霉或细菌蛋白质酶将大豆中的蛋白质分解,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加入盐、酒等腌制,并干燥,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的进程,就得到了豆豉。

平常做菜用的豆豉比较咸,因为加了不少盐,如果制作过程中不加盐,得到的豆豉称为“淡豆豉”,淡豆豉是一味很有名的中药,有解表发汗的作用,感冒发烧时,葱豉汤是很多中医妈妈们的首选。入药用的豆豉,必须是用黑豆制作的。

豆豉的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甚至更早,后来又传到海外,日本人曾经称豆豉为“纳豉”,现在日本很流行的纳豆,也是从豆豉发展来的。制作方法与豆豉类似,都是将大豆发酵而成,只是发酵所用的微生物不同,纳豆一般采用的是枯草杆菌发酵。

六神曲曲剂是中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最早的曲指的是“酒曲”,用于酿酒,后来又加入其它一些中药制成各种不同类型、不同作用的曲剂。这些曲类中药,可以直接服用,又可以作为原材料生产其它中药。

曲剂是发酵制品,它的主要作用基本都跟脾胃有关,醒脾开胃、消食化积、化痰导滞。其中,六神曲是应用最广泛,大家最熟悉的一种。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六神曲的制造法和命名的由来。

“五月五日,或六月六日,或三伏日,用白面百斤,青蒿自然汁三升,赤小豆末、杏仁泥各三升,苍耳自然汁、野蓼自然汁各三升,以配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勾陈、螣蛇六神,用汁和面、豆、杏仁作饼,麻叶或楮叶包罯,如造酱黄法,待生黄衣,晒收之。”

传说,六月六日或三伏天,是白虎、青龙、朱雀、玄武、勾陈、螣蛇这六大神仙下凡的日子,六神聚首,此时制作的神曲效果不凡。所以,取名“六神曲”。

传说只是传说,但六神曲的作用效果却是经过历代医家检验的。将面粉、赤小豆、杏仁、青蒿、苍耳、野蓼六种材料发酵制成的六神曲,有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作用,常用于饮食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

六神曲中的青蒿、苍耳、野蓼,还兼有疏风散热的作用,小孩经常出现食积发热,六神曲就是特别好的选择。

六神曲常用的制品主要为麸炒神曲和焦神曲,麸炒神曲更偏向于醒脾和胃,而焦神曲消食化积的作用更强。

应对小孩食积非常有名的“焦三仙”,其中一“仙”就是焦神曲。用于消食化积的中成药——大山楂丸,成分也是山楂、麦芽和神曲,但大山楂丸用的是炒神曲,消食化积的作用不如焦三仙,但醒脾开胃的作用更好。焦三仙味道不那么怡人,家里常备大山楂丸也是好的,大人小孩都能用。

结语

酵素原本并没有错误,出错的是有人制作方法、食用方法不当,而导致一些健康危害。

酵素也不是什么神仙保健品,它和泡菜、酸奶、豆豉等类似,发酵制品都有消食化积、助消化、益肠道的作用,当作普通食物对待即可。

酵素要不要吃?如果有兴趣又有闲,少量做些也未尝不可,但要注意制作方法,避免引起健康风险。

至于高价购买酵素产品,不差钱的可随意,普通百姓,不如把一日三餐吃好更有意义。

1
查看完整版本: 酵素营养价值和泡菜差不多,食用不当可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