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投资nbsp;远离理财的“坏习惯”
摘要:在敦促银行提高产品操作透明度、避免夸大收益率、误导性宣传的同时,投资者是否也应该检讨一下自身的理财“坏习惯”?
今年,理财市场可谓流年不利,资本市场惨跌导致大面积的低收益甚至负收益,很多投资者迁怒于银行。不过,在敦促银行提高产品操作透明度、避免夸大收益率、误导性宣传的同时,投资者是否也应该检讨一下自身的理财“坏习惯”?
弄清投资产品条款
在牛市的日子里,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势头很旺。
但是,熊市来了,越来越多理财产品的潜在风险暴露出来,这时很多投资者开始抱怨和后悔,当初的购买决定太过草率和冒险。事实上,无论牛市熊市,那款银行理财产品的“内核”都未变化,潜在的风险同样存在,只是熊市里投资者一些潜藏的理财“坏习惯”暴露出来。
当然,投资者遭遇零收益甚至负收益,银行负有不可推卸的,比如合同条款太长太晦涩、追求业绩的理财经理存心忽悠投资者、风险揭示不到位等等。但是,理财投资毕竟不同储蓄,一旦签署了协议,无论银行还是投资者都必须去遵守。尽管多数理财条文的内容很晦涩,但至少要弄清它的收益是固定还是浮动的,是否保证本金。再复杂一点,投资期限是长是短,将来一旦急需钱时能否提前取出。产品的投资标的是什么,它在投资期内会涨还是跌。
然而,现实中有的人并不愿意在理财上多花心思。殊不知,预期收益越高的理财产品,风险也越大。有人在没弄清汇率风险是什么时,就已经把大笔钱投向了QDII。渣打银行的理财顾问指出,影响投资理财决定的核心还是投资者自己,银行需要投资者配合,借助相关测试,更好地认清自己的理财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比如渣打每个投资客户都必须进行适应性测试,测试结果会把投资者分成投资保守型、投资稳健型和非常进取型三类,为其设计一套适合的“资产配置模型”。
培养健康投资理念
“投资必然是有风险的,重要的是明确自身的理财目标,从而进行适合自己的资产配置。”渣打中国个人银行总裁叶杨诗明希望投资者以健康平和心态对待理财。
金融市场的波动是正常的,市场总是存在投资机会,但并不是每个机会都要参与。在选择投资品种时,依然需要考虑是否适合你,比如相对保守的投资者需要坚持分配相当的资金在现金类资产上,而不盲目将过多的资金投资在股票上;选择任何一款理财产品时,都需要保持耐心和冷静,充分了解投资的详细内容和风险回报情况后再决定,切忌心急贪快,跟风操作。
鉴于许多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理财经理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全面解释产品和提示相关风险。叶杨诗明强调,只有在详细了解合同内容并充分了解投资风险后,投资者才应该签署合同。如果有任何的不明白或者疑问,就要在签署合同前提出,请理财经理或专业人士帮助分析解惑。
央行社区普及理财
眼下,银行及监管机构已经意识到对投资者进行金融理财普及教育的必要性。本周起,由央行上海总部、团市委、市金融工委联合主办的“金融知识进社区、金融青年迎世博”活动正式启动,活动将持续至2010年4月。活动中,沪上银行将抽调理财业务一线骨干组建上海金融青年服务队、上海金融青年讲师团两支队伍,走进社区开展金融知识巡讲和综合服务,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增加财产性收入,为世博会召开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营造良好的城市金融环境。
据悉,由沪上银行组建的“讲师团”将在社区开展金融知识巡讲,结合国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的需要,向上海普通市民推出了涵盖征信、银行卡、银行理财、证券、保险、*金和外汇理财等十个类别课程,并及时收集、定期解答社区居民的金融问题,推动市民对投资理财的更深认识,远离那些理财“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