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古时候,元宵节的夜晚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车马攒动,鼓乐声声,千百年过去了,马车和乐鼓已经很难看见,但赏花灯这个风俗依然流传了下来。
古人认为大年初一是三元伊始,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老祖宗对于“元”字,有着某种特殊的寓意和感情。“元”是开始的意思,也意味着一段时期的结束,寓意生生不息,周而复始。人的健康和活力,也应该生生不息。虽说今天闹元宵,但元宵节也是养生节,今天我们来为大家讲一讲元宵节的那些健康习俗,来为你的春节画上一个愉快的句号。
春寒一直都在,还需注意保暖元宵到了,虽说天气在渐渐回暖当中,但我们起床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是会感觉到有几分寒意。春季不像夏季一样热力奔放,反而还藏有几分冬寒。
春季正是多湿多风的时候,气候变化多端,忽冷忽热,清淡饮食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暖,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多用温水泡泡脚,所谓风得温煦则为和风,湿得温煦则能气化,温水泡脚可以预防中风、风湿。
元宵习俗和养生关系密切据考证,元宵节的诸多传统习俗与养生保健密切相关。比如,元宵节乍暖还寒,人们仍需保暖,元宵节吃元宵,吃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御春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作用。
再比如,元宵节除了举办各种庆祝活动外,我国民间还有“走百病”和“摸门钉”习俗,这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古诗中就有“窄窄弓鞋步步娇,银花火树过元宵;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将百病消”的佳句。因而,就此含义而言,元宵节也是养生节,元宵节吃汤圆美味与健康兼收。
元宵饮食有讲究“吃元宵”是一个传统习俗,这里的“元宵”指的是一种点心,一般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关于吃元宵,现代歌谣唱道:
主要方式为水煮,滑而不腻老幼宜,水中添加蔬菜汁,营养丰富口味美。
独特风味炸元宵,油脂摄入热能高,消化食物要搭配,降低油脂少吸收。
吃元宵时切勿忘,做到原汤化原食。现吃现买为最好,不宜久放和保存。
简短的歌谣蕴含着健康养生的智慧,在吃元宵时,我们要做到营养均衡,尽量避免“油炸元宵”,方式以水煮为宜,不宜久放。
汤圆是元宵佳节南方人最爱吃的食物,寓意吉祥团圆,从健康角度考虑,吃汤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
1.汤圆不能吃太多:每顿限一二两,喝点汤促消化,不可热烫着吃,吃元宵小口吃,减少主食数量,优先选择果仁、芝麻豆沙等馅,早餐不宜吃汤圆。
2.几类人群要避免吃汤圆:例如老年人群、有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患者、胰腺炎胆囊炎,胃和肠道功能,比较虚弱的人。这些人群要控制好血糖血脂,配低脂高纤维,比如豆类食物,蔬菜类等食物,菌类藻类食物,都是上好选择。
糯米虽好,但不是所有人都合适各式各样的元宵、汤圆都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的。《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是补脾胃、益肺气之谷。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温暖脾胃。
春季天气乍暖还寒,冷的时候最容易亏损的就是胃气。古人在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用糯米材料制作汤圆,这是因为糯米有粘性,包圆容易下锅不会散开,此外糯米还具有御寒方面的特性。元宵时吃糯米汤圆,温暖脾胃,人气息就会变得相当顺畅,以致周身发热,起到御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寒者。
此外,糯米还含有蛋白质、钙、磷、铁、烟酸等丰富营养,可以说糯米汤圆正是温补强壮的食品。但糯米比较难消化,食用时可配搭一些山楂、陈皮、萝卜等助消化食物,肠胃不好的人建议少吃糯米。
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侵删执行编辑:徐长卿、知晓主审:芳草封面来源:摄图网部分插图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