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介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胆囊切除后,怎么吃才健康
TUhjnbcbe - 2021/8/10 18:58:00

由于当代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胆囊疾病成为了当代社会的常见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腺肌症等等。其中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其发病率在西方国家约为10%-15%,我国平均发病率约为7%,尽管口服溶石药物、中医药治疗等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外科手术仍然是治疗有症状的胆结石的首选方式。自年全球首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以来,因其微创、并发病少、适应病广、疗效明确等优势,逐渐被大众广泛接受,因此越来越多被胆囊疾病困扰的患者选择手术切除胆囊。

切除胆囊后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术后患者饮食需注意什么

医院肝胆外科顾宏刚主任医师

向大家介绍

胆囊的作用

人体是一个精密的系统,每个器官的存在都有其重要的意义。胆囊虽然不分泌胆汁,但是其能将肝细胞分泌的胆汁浓缩、贮藏,在餐后将浓缩的胆汁排入肠道帮助消化。同时胆囊能够调节胆道内压力的平衡。

如何减少术后的不良反应

切除了胆囊后,由于胆汁储存和浓缩的途径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例如腹泻、腹胀、反流性食管炎、肝外胆管结石等。

曾有学者通过回顾研究,总结了胆囊切除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其中术后腹泻发生率12.19%,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发生率11.50%,反流性胃炎发生率5.72%,肝外胆管结石发生率5.67%,反流性食道炎发生率3.84%,术后肠梗阻发生率2.01%,胆汁漏发生率1.90%,肝外胆管损伤发生率0.61%,结肠癌发生率0.84%。

由此可见,随着现代腔镜外科技术的发展,胆囊切除术后器质性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少,功能性损伤的发生率较高。合理的饮食、规律的作息对于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术后饮食注意事项

因胆囊炎、胆囊结石而手术的病人占了大部分比例,这些病人术前往往伴随胆囊炎急、慢性发作史,不少人为减少发作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脂低胆固醇饮食,一些反复发作的病人甚至滴油不进,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均下降。切除胆囊后,因惧怕胆囊炎发作时的疼痛,不少患者不敢吃、不会吃,无法满足人体的营养摄取,也失去了切除胆囊的意义。切除胆囊,除了治疗疾病,也是为了适当开放饮食,改善生活质量。开放饮食并不意味着大鱼大肉,仍需注意几点:

◆胆囊切除后近期(通常为1个月左右),患者仍然应该忌吃高脂肪的食物。因为切除了胆囊,胆汁无法通过胆囊浓缩和储存,而是由胆总管代偿性扩张来增加浓缩和贮存,以逐渐适应患者食物消化吸收的需要。如果较多食用了高脂肪的食物,极易造成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

◆术后3-6个月内,少吃多餐可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利于术后恢复。患者可以通过少吃多餐,避免一次性吃太多脂肪食物,如肥肉、猪蹄等,特别是待身体适应了新的胆汁循环方式,再少量多次添加脂肪饮食,以保持大便正常不腹泻为度,从而规避术后短时间内的不良反应。

◆另外,每天少量吃点醋,增强消化能力,调节肠道内的酸碱度,利于胆汁发挥作用,促进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

术后患者推荐食疗

对胆囊术后的患者,平时也可通过食疗来改善术后不良反应,推荐食谱如下:

1.米醋猪骨汤(《偏方大全》)

配料:米醋毫升,鲜猪骨克,红白糖各克。

制作方法:将猪骨砸碎,置于砂锅内,加入醋、红糖、白糖,煮沸30分钟,待冷后用消*纱布绞汁,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30-40毫升,饭后服用。

功效:补阴益髓,养肝解*。

2.脾虚泄泻方(《中医食疗营养学》)

配料:芡实、莲子肉、山药、白扁豆各15克,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以上食材混匀磨成细粉,加白糖和水调成浆,加热烧成熟糊即可。

用法:不拘时服用。

功效:益气健脾,祛湿止泻。

胆囊切除术后,仍有可能发生肝内外胆管结石、腹泻、胆汁反流等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应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不规律的作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作息时间,以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专家简介

顾宏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兼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兼青年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腔镜与内镜学组副组长等职。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普外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专攻肝胆胰、胃肠肿瘤、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微创手术及术后调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

特需门诊时间:周一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胆囊切除后,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