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介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谢晶日教授肝脾同调治疗胆囊炎
TUhjnbcbe - 2021/12/7 16:15:00
刘*连预约 http://m.39.net/disease/a_9389936.html
谢晶日教授肝脾同调治疗胆囊炎1.辨别虚实为先

谢晶日教授主张临床中应辨证论治,以法定方。辨别邪正虚实,是分析邪正消长与病情发展过程的要素。虚为精气不足,实为邪气亢盛。实证多起病急,病程短。虚症病程长,病情反复。谢教授在临证治疗本病时常强调当从虚实两端着手,从阴阳、表里、寒热等方面辨证论治。疾病日久常虚中夹实、实中兼虚,应谨慎应用攻补兼施之法,以达扶正以祛邪,祛邪而不伤正之目的,病症中若有外邪侵袭脏腑,则可导致肝胆失于条达,脾胃失于运化,日久耗伤正气而表现有虚症,在辨证论治时应分清有无实邪,是否外邪已去。若虚证兼夹实邪只用补虚之法则病不能除,正如张从正所言:“邪未去,而不可言补”,虚实夹杂证需攻补兼施、寓通于补。

2.论治明本求因

谢教授认为治病求本是论治疾病的根本,确定治疗原则应明本求因。明本是分析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对病机而求因,探求对于疾病起主导作用的脏腑或病机,治疗时分清主次。本病为外感、内伤导致胆的疏泄功能失职,胆气壅滞,邪正相争引起阴阳失于平秘,发病与阴阳的偏盛偏衰,气滞,血瘀,湿热等有关。胆囊炎常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在病证的转化过程中应明本求因,分主次,审标本,依据具体情况论治。

3.疏肝木以利胆

肝与胆密切相关互为表里,治疗重视从肝论治,疏肝木以利胆,从而达到肝胆同调。《素问·奇病论》所载:“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肝主谋略胆决断,二者相互为用。足厥阴肝经属肝,络于胆,足少阳胆经属胆,络于肝,肝与胆互为表里,解剖位置相邻,生理特点相似,治胆常用肝胆同治之法,如《素问·刺热》有云:“肝热病者,小便先*,腹痛……剌足厥阴、少阳”,肝经之病刺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阳胆经。《素问·痿论》中提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指肝经有热,累及于胆,胆汁上逆而发为口苦。“肝之余气”化生胆汁,肝又可调控胆汁使其助运化。肝胆疏泄功能正常,则人体气机条达,肝胆疏泄失司则气机郁滞。肝与胆的生理、病理关系密切,谢教授常应用疏肝利胆、肝胆同调法论治胆病。

4.健脾土以扶正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健运则气血化生有源,五脏六腑皆受其濡养,是人体正气之来源,所谓“脾胃伤,则百病生”,固护脾胃之气益于扶正以驱除病邪,治疗胆病应尤重调理脾胃。肝胆与脾胃密切相关,故胆病可以从脾胃切入进行论治。《读医随笔·升降出入论》所述:“脾主中央湿土……必借木气以疏之”,肝胆之疏泄助脾运化水谷精微、布散水湿。《四圣心源》曰:“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升一降,使中焦运转,胆主疏泄,可助脾胃共奏受盛水谷、布散精微之职。谢教授以为肝胆属木,脾属土,木旺盛则乘脾土,脾胃与胆生理、病理关系密切,故当肝胆病时,当先实脾土。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运失司则湿浊内生,阻遏气机;若肝气横逆于脾胃,以木克土,使则脾胃受损;若脾气素虚,则土虚木乘,肝木相对偏盛,而导致脾不健运。故在治疗肝胆病时,尤重调理后天脾胃之气以固护正气,脾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的化生与抵抗外邪的能力的强弱都有赖于脾的正常运化。

谢晶日教授在多年从事消化系统疾病诊治过程中积累丰富经验,认为慢性胆囊炎病情易反复,当先辨明虚实,虚则当补,实则当泻。若有邪实不可一味用补,病邪不除补之徒劳,明确虚实以防犯“虚虚实实”之戒。分析疾病在发病过程中的转化,辨别主次兼证,明本求因。

图文:FJM审核:AZX排版:LYZ
1
查看完整版本: 谢晶日教授肝脾同调治疗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