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在健康科普工作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上,首先搭建平台,把医生、医务人员、教育工作者组织起来。同时立标准、做规范,规定什么人可以做,什么人不可以做。
有些没有医学实践背景的人,比如一些追求流量的网络编辑,把别人的文章拿过来摘抄一番,编辑一下,做一个抓眼球的标题去发表,动辄十万加。这种文本往往以偏概全,说得很绝对,我们称之为科普“小编化”,需要给予限制。因为医学是实践科学,其专业性很强,不具备一定医疗素养的人做科普,是会出问题的。甚至有些医生,受限于学科视野,做的科普会有问题。
比如胆囊炎、胆结石发作了,有外科医生说切掉胆囊,不是还有人号称自己是“无胆英雄”吗?但从内科来讲,倾向于保胆,然后调整饮食、用药,把结石去掉,胆囊还存在,这样就不影响肝肠循环。如果直接粗暴地切掉了,结肠癌的发病比例就会大幅度增加。虽然胆囊炎、胆结石解决了,但其他问题发生了。
对于适合切的人,切掉是没问题的,但那些不该切的也切了,可能会增加新的风险。所以一个好的医生,他认为该切的必须切,不该切的,换种方式治,想办法保下来,因人而异。如果图痛快,一刀切,那会出问题的。因此,随着医学的进步,做健康科普的人需要具备较高的医学素养和广阔的视野。
而这种知识,很多传媒工作者是不知道的。但他们文笔比较好,懂得什么样的文字能获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