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性的腹痛不缓解,吃再多止痛药消炎药也无计可施,医院检查,却发现体内存在胆囊结石。这个情况下,医生通常建议患者切除胆囊。
对此很多人十分疑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便再小的部位也有存在的意义,胆囊切除后肯定会影响健康,为何不能进行保胆取石呢?这样不仅能取出结石,还能保留胆囊的工作。
保胆取石,在几十年前确实盛行,但现代社会90%以上的医生选择直接切除胆囊。
以前是保胆取石,现在出现胆结石却要切胆囊?其中原因值得思考
保胆取石延伸至上个世纪,已经流传了百年之久,至今为止才慢慢被现代医学所摒弃。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保胆取石会被代替呢?主要是因为这种治疗方法很片面很局限。
简单来说,特别是现代社会,医疗技术突飞猛进发展,仍然存在缺口短板,如果清除不干净,有些微小结石残留,很可能出现二次复发感染,甚至加重病情。这种情况在上个世纪尤为盛行,医疗技术不全面,只能取出看得到的结石,出现二次复发几率在70%以上,进行二次手术无疑是在耗费财力人力物力损害免疫力。
现实生活中,胆囊结石患者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医生通常建议选择保守治疗,做好定期检查即可。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了压迫性的痛感,且反反复复寝食难安,出现排尿困难,整体工作受影响,胆汁逆流这种情况需要考虑切除胆囊。
是否切除胆囊还是要看患者自愿,医生不会强制性进行,但综合临床所有治疗胆结石的方法来看,要想彻底治愈避免复发,切除胆囊是最高效的方式。
为什么出现胆囊疾病,外科医生推荐切除胆囊?
胆结石、胆囊炎医生通常都会建议切除胆囊,这又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为了敛财?
并不是,主要是担心患者出现胆囊癌。胆囊癌虽然在临床并不常见,但其死亡率扩散速度非常之快,5年生存率不足10%,10年生存率更是寥寥无几。
导致胆囊癌发作的原因很多,其中胆结石,胆囊炎,慢性炎症等等都是高危风险因素,所以出现问题必须要早早切除,远离风险,这也是为何胆外科医生推荐患者趁早切除胆囊的原因。
什么人容易患上胆囊结石呢?
(1)高胆固醇人群
人体所含胆固醇主要的排泄途径便是受胆汁溶解分泌至肠道内排出体外。如果胆固醇含量偏高,喜欢吃高热量食品动物内脏,大鱼大肉就容易出现胆囊结石。
(2)常年不吃早餐
人体处于深度睡眠状态,肝脏也会一直工作分泌胆汁从而进入胆囊内储存,如果你没有吃早餐的习惯,代表着空腹时间超过十几个小时。没有任何东西刺激胆囊排出胆汁,所以会慢慢被压榨,存储在胆囊内。浓度慢慢升高,空间愈发狭小,很多成分互相结合生成结晶,久而久之形成胆囊结石。
(3)中老年人
年龄上涨意味着患病概率增加,如果胆囊胆固醇含量升高,会出现胆汁残留沉淀,这种情况多发生于35岁之后的绝经期更年期,女性无论哪个阶段都要保持合理体重,体脂率尽可能控制在18.9~23.9之间。
胆囊切除后,以下三个副作用可能会存在
消化不良,腹痛腹胀
胆囊切除后无法在食物摄入释放胆汁就会出现进食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胆汁用来分解脂肪和其他物质影响正常吸入消化吸收,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积食打嗝,建议吃些低升糖的清淡蔬菜水果。
反酸性食管炎
胆囊切除后没有胆汁进行储存,能做到一定程度会残留在食物中导致反酸逆流出现胃肠粘膜受损,进而食物残渣上行到食管烧心呕吐,打嗝,反酸,胃痛,胃胀口苦,口干舌燥,同时还增加了患食道癌的风险。
增加患结肠癌症状
人体分泌胆汁直接进入肠道,空腹状态下容易被益生菌分解为有致癌效果的刺激胆汁酸,加大了患结肠癌风险,因此术后必须要注重保养和定期复查。
即便可能会存在一些副作用,但胆囊结石对于人体来说也是致命的打击,手术过程中好好评估,该切除就要切除。文中三个副作用并不会永久半生,因为随着胆囊的消失,萎缩,胆管会代替它的作用,进行胆汁储存,不出一年时间,整体生理运转恢复正常。不过术后10年内容易复发胆总管结石,所以必须定期超声检测。
综合上述所言,胆囊结石多是由于不健康饮食导致,生活中大家尽可能远离高危危险因素,呵护胆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