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2月29日电(记者陈地)千百年来,由于特有的饮食习惯,泡菜早已成为四川人每餐必备的开胃菜。在人们的印象里,做泡菜离不开泡菜坛子。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亲手制作一坛泡菜的机会变少了,可小小的泡菜却始终活跃在宴席上、火锅店里甚至是飞机上的餐盒里。那么,如今的泡菜企业是如何将传统的泡菜越做越广的?
走进位于四川眉山市东坡区的吉香居食品有限公司,记者没有看到想象中成排的大坛子,占地亩的厂区里甚至工人也比较少见,除了空气中淡淡飘散着的盐水味,很难相信这是一个曾经劳动力密集的食品加工企业。弥漫着的味道让人味蕾有些冲动,记者寻着味儿,只见七八个巨大的厂房里,遍布着上百个10平方米左右的发酵池,在上方均有沙石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
企业副总经理王艳丽告诉记者,酵池里是正在腌制的蔬菜,有榨菜、萝卜、豇豆等数十种之多,企业一年四季源源不断地从附近农户或合作社收购当季蔬菜,经过清洗等加工后入池腌制,根据产品不同周期从几日到数月不等。
两大池青菜正好到了出池日子,记者跟随刚刚出池的青菜来到了当今世界最大的泡菜单体生产车间。只见几大集装箱大小的青菜倒入生产线后,清洗、脱水、整形、切割、调味、包装、消*、罐装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均在几大生产线上自动完成,整个过程仅有少许工人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一罐罐青菜从出池到成为成品用时仅数十分钟,自动化程度之高令人惊叹。
王艳丽介绍,传统的泡菜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劳动者长时间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工作,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因此招工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年开始,企业员工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然而,企业要发展、要扩大产能不能因为缺少人手而停滞不前。
“提高自动化、提高企业的科技含量是唯一出路。尽管我们只是一家做泡菜的企业,但科技创新一直是追求。”王艳丽说,从年开始,公司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3%作为研发经费,累计已投入近亿元,在企业内建成了四川省泡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期开展“产、学、研”合作,并与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大学等共同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终于建成了国内目前最先进的自动化泡菜加工生产线8条,调料生产线3条,年加工鲜蔬菜达15万吨。
科技含量的提高带来的更是产品质量的提高。据了解,传统的泡菜生产企业大量劳动力需要直接接触食品,在调味、消*及腌制等多个环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食品安全隐患,自动化的生产线极大地避免了这一问题。目前,以吉香居为代表的泡菜龙头企业均建立了ISO(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等五大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从农田到餐桌整个蔬菜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保障了内销、外销产品加工环节和品质均符合欧盟出口标准。
劳动力年年在减少,但与之对应的是产业的稳步发展。据了解,近年来吉香居开展了“公司+基地+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公司附近崇礼镇、松江镇、太和镇逐渐成为以泡菜为核心产业的乡镇,带动了乡镇上万农户,种植泡菜的收入占农户总收入70%以上。从年到年,企业销售额翻了三番,年产值预计超过8个亿。
吉香居的发展也是四川泡菜产业发展的缩影。统计显示,年四川泡菜产量万吨,产值亿元,约占全国泡菜产量的60%至70%。目前,四川建设泡菜原料基地万亩以上,带动基地农民增收近30亿元。“四川泡菜”成功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地证明商标,品牌价值达.34亿元,中国泡菜食品国际博览会已连续十届在四川召开。
当前,泡菜产业已成为四川省最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在这一领域,四川有奇香居、李记泡菜、惠通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中国驰名商标9个,产品远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不久前结束的四川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吉香居入选了四川省优秀民营强企业名单。临行前夕,记者正好碰见了企业董事长丁文*正在陪同一家特地前来考察的韩国泡菜企业负责人,看着自己18年前亲手创办的小厂房正一步步走向科技含量高的大泡菜企业,丁文*信心满满地说:“在这里,‘小泡菜’已经真正做到了‘大产业’,我的目标是打造百年品牌,实现百亿业绩!”